【隔墙有耳注音是什么】“隔墙有耳”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后人引申为“隔墙有耳”,意指即使隔着墙,也有人在偷听,比喻秘密容易泄露,或提醒人们说话要谨慎,以免被他人听到。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隔墙有耳 | 比喻秘密容易被泄露,或提醒人说话要小心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常用于提醒他人注意保密或讲话谨慎 |
二、拼音与注音
成语 | 拼音 | 注音 |
隔墙有耳 | gé qiáng yǒu ěr | ㄍㄜˊ ㄑㄧㄤˊ ㄧㄡˇ ㄦˇ |
- 隔(gé):表示距离、间隔。
- 墙(qiáng):建筑物的结构部分,用来分隔空间。
- 有(yǒu):存在、拥有。
- 耳(ěr):耳朵,引申为“听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日常对话中提醒保密 | “你别在这儿说那么大声,隔墙有耳,小心被人听到。” |
写作中强调秘密易泄 | “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隔墙有耳,事情还是暴露了。” |
商业谈判中警惕信息泄露 | “这次会议内容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密,别让外人知道,隔墙有耳。”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隔墙有耳”的关系 |
耳目众多 | 指有很多人打探消息 | 相似,但更强调“监视者多” |
窃窃私语 | 私下小声说话 | 与“隔墙有耳”有间接联系,强调秘密传递 |
风声鹤唳 | 形容惊慌失措 | 与“隔墙有耳”不同,侧重心理反应 |
五、总结
“隔墙有耳”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言辞,尤其是在涉及隐私或重要信息时,避免因疏忽而泄露机密。它的拼音是 gé qiáng yǒu ěr,注音为 ㄍㄜˊ ㄑㄧㄤˊ ㄧㄡˇ ㄦˇ,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在需要强调保密性或警惕性时非常实用。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读音和使用方式,可以更好地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它,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