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全文主旨句是】《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了人才被埋没、不被赏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忽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无奈。文章虽以“马”为题,实则借物抒情,寓意深刻。
一、
《马说》全文主旨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不仅是全文的核心观点,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道出了人才与识别者之间的关系。韩愈借此表达对当时社会用人制度的不满,强调真正的人才需要有识人之明的“伯乐”来发现和重用。
此外,文中还提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进一步说明了对人才的错误对待方式,反映了作者对人才被浪费、被忽视的深切忧虑。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马说 |
作者 | 韩愈(唐代) |
写作背景 | 唐代科举制度下,人才难被发现,社会缺乏识才之人 |
主旨句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作者情感 | 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对社会用人制度的不满 |
写作手法 | 借物喻人(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才之人) |
文章结构 | 引出主题 → 描述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 批判对人才的错误对待 → 表达感慨 |
现实意义 | 提醒社会重视人才,倡导知人善任,避免人才被浪费 |
三、延伸思考
韩愈在《马说》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更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他希望统治者能够慧眼识才,给予有才能的人应有的机会。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在职场、教育还是社会管理中,识别和培养人才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
结语:
《马说》虽短,但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才华需要被看见,也需要被理解。正如韩愈所说,没有“伯乐”,再好的“千里马”也难以施展才华。因此,我们要努力成为“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尊重人才,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舞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