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肘什么意思】“掣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做事过程中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阻碍、牵制,使得行动无法顺利进行。这个词源自古代,原意是拉住衣服的袖子,比喻在行动中被别人限制或干扰。
一、
“掣肘”通常用来形容在做某件事时,因他人干预或制度限制而难以施展手脚。常见于职场、政治、管理等领域,表示一种被动受制的状态。该词带有负面含义,强调的是阻力和不自由。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掣肘 |
拼音 | chè zhǒu |
含义 | 在做事过程中受到他人牵制或阻碍,导致行动受限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后引申为“掣肘”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描述工作、管理、政策执行等场景 |
近义词 | 牵制、阻挠、掣动、妨碍 |
反义词 | 支持、协助、推动、顺遂 |
例句 | 他在项目推进中屡遭掣肘,难以发挥全部才能。 |
适用领域 | 职场、政治、管理、学术研究等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或交流中,“掣肘”适合用于正式场合,表达对某种阻力的客观描述。避免在口语中频繁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够自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掣肘”这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帮助你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