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收怎么读什么意思】“蓐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神话传说中。本文将从字音、字义、出处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蓐收”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个神祇名称,出自《山海经》等古籍。其名字由两个汉字组成,“蓐”和“收”,分别有特定的含义。“蓐”意为草垫或草席,引申为休息之地;“收”则有收获、收割之意。因此,“蓐收”可理解为“掌管秋季收获之神”。
在古代神话体系中,蓐收常被描述为西方之神,与秋神、金神相关联,象征着丰收与肃杀。其形象多为白毛、虎面、执钺,具有威严与神圣的气质。
此外,“蓐收”在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历史研究或传统文化爱好者中仍有探讨价值。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rù shōu |
字义 | “蓐”:草垫、休息之地;“收”:收获、收割。 合起来指“掌管秋季收获之神”。 |
出处 | 《山海经·西山经》、《淮南子》等古籍 |
神话角色 | 西方之神,秋神、金神,掌管丰收与肃杀 |
形象描述 | 白毛、虎面、执钺,威严而神圣 |
文化意义 | 象征秋天的丰收与肃杀,体现古人对自然节气的崇拜 |
使用频率 | 古代文献中出现较多,现代日常语言中极少使用 |
相关人物 | 少昊(黄帝之子)、蓐收、句芒(春神)等 |
三、结语
“蓐收”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作为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蓐收”的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神话体系及其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方式。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历史研究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