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什么意思】“病入膏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说疾病已经深入到膏肓之间,膏是心脏周围的脂肪,肓是膈膜下面的部位,古人认为这是药力难以到达的地方,因此象征着病情已无回天之力。
在现代语境中,“病入膏肓”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疾病,也常被引申为某种问题、制度、思想等已经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比如,一个公司如果管理混乱、内部腐败严重,可以说“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指疾病深入体内,无法治疗。后多用于比喻问题或情况已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该成语常用于文学、评论或日常表达中,强调事物发展到了最坏的状态,缺乏挽救的可能。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病入膏肓 |
拼音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出处 | 《左传》 |
原意 | 疾病深入膏肓之间,药力难及,形容病情严重无法救治 |
引申义 | 比喻问题、制度、思想等已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日常表达,形容事物处于极端恶劣状态 |
近义词 | 不可救药、积重难返、无可救药 |
反义词 | 病去如抽丝、起死回生、柳暗花明 |
示例句子 | 他沉迷赌博,早已病入膏肓,家人束手无策。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病入膏肓”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