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的意思】“肃然起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某人或某事产生由衷的敬意和尊重。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他人行为、品德或成就的认可,也体现了说话者内心的敬畏之情。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肃然起敬 |
拼音 | sù rán qǐ jìng |
释义 | 形容因对方的高尚品德、卓越成就或庄严行为而产生的严肃、恭敬的心情。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敬重与钦佩。 |
近义词 | 恭敬、敬畏、肃然无声、肃然动容 |
反义词 | 轻蔑、不屑、漠不关心、嗤之以鼻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帝曰:‘贤哉,马援!’肃然起敬。” |
二、详细解释
“肃然起敬”中的“肃然”指的是神情严肃、庄重;“起敬”则是指产生敬意。合起来就是形容人在面对某种令人敬仰的人或事时,内心自然流露出的一种严肃而恭敬的态度。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对人物的敬仰:比如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英雄人物时。
2. 对行为的赞赏:如对某人做出的英勇事迹或高尚行为感到钦佩。
3. 对场面的感动:在某些庄重、神圣的场合下,如仪式、典礼等,也会让人肃然起敬。
三、使用示例
- 他那坚定的眼神和沉稳的语气,让在场的人都肃然起敬。
- 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我心中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肃然起敬。
四、注意事项
- “肃然起敬”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恰当,避免在轻浮或随意的场合使用。
- 不宜用于对负面事物的反应,否则会显得不合逻辑。
五、结语
“肃然起敬”不仅是一个表达敬意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尊重他人、欣赏美好,并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应有的谦恭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