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原文及翻译】《新安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属于“三吏”之一(另两篇为《石壕吏》和《潼关吏》)。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新安县目睹的征兵场景,反映了战乱时期百姓的苦难与官吏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一、
《新安吏》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杜甫在新安县看到的征兵场面。诗中描绘了官吏强行征兵的情景,以及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被征入伍的悲惨命运。诗人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并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发出控诉。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代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新安吏,县小吏,役夫多,老翁哭。 | 新安的小官吏,地方虽小,征兵的人却很多,老翁在哭泣。 |
县官急索租,租税重如山。 | 县官急于催收租税,赋税沉重如山。 |
老妪出门看,老夫出应征。 | 老妇出门观看,老父被迫应征。 |
儿童未谙事,强遣赴军营。 | 孩子尚不懂事,也被强行送往军营。 |
三男戍边地,一男守城门。 | 三个儿子去边地防守,一个儿子守城门。 |
其余皆逃走,独留我一人。 | 其他人都逃跑了,只剩下我一个人。 |
官府催得急,不得停片刻。 | 官府催促得很急,一刻也不能停留。 |
父子相别离,泪洒尘土间。 | 父子分别,泪水洒落在尘土之间。 |
三、艺术特色简析
1. 真实感人:诗歌基于杜甫亲身经历,情节真实,情感真挚。
2. 语言质朴:用词简单直接,贴近生活,增强了感染力。
3. 批判现实:通过对征兵制度的描写,反映出战乱年代人民的苦难。
4. 结构紧凑:全诗短小精悍,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四、结语
《新安吏》不仅是一首反映现实的诗作,更是杜甫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呐喊。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普通人的命运往往最为脆弱。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杜甫的仁爱之心,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