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好学翻译】《颜回好学》是《论语》中的一篇短文,记载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评价。文章虽短,但内容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好学”的重视。本文将对《颜回好学》进行翻译与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
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
一旦能够做到克制自己、恢复礼制,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于仁德。
实行仁德取决于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决定的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要看,不合礼的话不要听,不合礼的话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一定会按照您说的去做。”
二、
这段对话展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颜回对“仁”的认同和实践态度。孔子强调“仁”源于自我修养,而非外在强制。颜回则表现出高度的谦逊与坚定,愿意从点滴做起,践行孔子的教导。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颜渊》 |
作者 | 孔子及其弟子 |
主题 | 仁与礼的关系;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
人物 | 颜渊(颜回)、孔子 |
核心观点 | 克己复礼为仁;仁由己而不由人 |
实践方法 | 非礼勿视、听、言、动 |
颜回态度 | 谦逊、认同、决心践行 |
思想意义 | 强调内在修养与道德自律,是儒家修身的重要体现 |
四、结语
《颜回好学》不仅是一段师生问答,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好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不断反省自我、提升品德的过程。颜回的谦虚与坚持,正是后世学者所应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