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应交款哪一年会计准则有】在会计实务中,“其他应交款”是一个常见的会计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除应交税金以外的其他应缴款项,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然而,关于“其他应交款”这一科目的具体使用和规定,在不同年份的会计准则中有所变化。
以下是对“其他应交款”在不同年份会计准则中的适用情况的总结:
一、总结说明
在中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其他应交款”这一科目在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被明确提及,并在后续的修订中逐步调整或取消。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部分科目被合并或删除,因此了解“其他应交款”在不同年份的会计准则中的存在情况,对于财务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年份会计准则中“其他应交款”的情况
年份 | 会计准则版本 | 是否包含“其他应交款” | 说明 |
1992 | 《企业会计准则》 | 否 | 早期会计制度未设立该科目 |
1993 | 《企业会计准则》 | 否 | 仍沿用旧制度,未涉及 |
1998 | 《企业会计准则》 | 否 | 未明确列出该科目 |
2001 | 《企业会计制度》 | 是 | 首次出现“其他应交款”科目,用于核算非税类应缴款项 |
2006 | 《企业会计准则》 | 是 | 明确保留“其他应交款”科目,用于核算除应交税费外的其他应缴款项 |
2014 | 《企业会计准则》 | 否 | 部分科目被合并或调整,不再单独使用“其他应交款” |
2020 | 《企业会计准则》 | 否 | 当前会计准则中已不再使用该科目 |
三、结论
“其他应交款”作为一项会计科目,主要出现在2001年至2006年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之后的修订中,该科目逐渐被取消或与其他科目合并。目前,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更倾向于使用“应交税费”等科目来涵盖相关费用。
因此,若需参考“其他应交款”科目,应主要查阅2006年前后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文件。
以上内容为原创总结,旨在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其他应交款”在不同时期会计准则中的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