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出自《史记·屈原列传》,意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这句话概括了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君主昏庸的不满与无奈。屈原作为楚国的重要官员和诗人,主张联齐抗秦,力图改革内政,但因遭小人排挤,最终被流放,终至投江自尽。
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忠良之士命运的同情。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时代政治腐败、忠臣无路可走的缩影。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屈原列传》 |
原文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意思 |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 |
背景 | 楚怀王时期,朝政腐败,小人当道,屈原主张改革却被贬 |
屈原身份 | 楚国大夫、诗人、政治家 |
主张 | 联合齐国抵抗秦国,推行变法 |
结局 | 被流放后投汨罗江而死 |
后世影响 |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端午节纪念人物 |
体现精神 | 忠君爱国、正直不阿、忧国忧民 |
三、简要分析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感叹,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批判。屈原身处乱世,虽有抱负,却无法改变现实。他的痛苦源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源于自身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这种情感在《离骚》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从历史角度看,这句话揭示了战国时期楚国政治的弊端,也反映了当时忠臣难进、奸佞得势的普遍现象。屈原的遭遇,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四、结语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不仅是对屈原个人命运的描写,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忠诚与智慧若遇昏君与小人,往往难以施展抱负。屈原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正义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