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庄子原文及翻译】《山木》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篇,主要通过寓言故事和哲理思辨,表达庄子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文章以“山木”为题,借山中之木的隐喻,探讨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被世俗所累等思想。
一、
《山木》篇以山中树木的遭遇为引子,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与功利,表达了庄子对自然本真的追求。文中通过多个寓言故事,如“匠石之齐”、“漆园之民”等,展现了庄子对世俗价值的批判,以及对个体自由和精神超脱的推崇。
庄子认为,人应像山木一样,顺应自然,不被外界的欲望所驱使。他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功利的追逐,主张回归本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山上的树木,因自身而招致砍伐;油脂和灯火,因自身而被煎熬。 |
夫人必知其所以然,而后可以语至道。 | 人必须知道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然后才可以谈论大道。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危险的。 |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 若已经知道这一点却仍然去做,那就更危险了。 |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触犯刑罚。 |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可以保全自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奉养双亲,可以安度天年。 |
匠石之齐,见栎社树,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拳曲而不中规矩。 | 匠石到齐国去,看见一棵社庙旁的栎树,它的主干臃肿而不合绳墨,小枝弯曲而不合规矩。 |
立之涂,匠人不顾。 | 它立在路旁,匠人却不看一眼。 |
子曰:“此果木也,夫何足怪哉!” | 庄子说:“这是一棵普通的树,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
其树之大也,若垂云。 | 这棵树长得非常大,像是垂下的云彩。 |
虫蚁不能生,鸟兽不能居。 | 虫蚁无法在其上生存,鸟兽也无法栖息。 |
是以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 所以它没有活到自然寿命就中途夭折,是因为被世俗之人所攻击。 |
三、总结
《山木》篇通过山木的命运,反映了庄子对自然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他主张人应顺应自然,避免过度干预和追求功利,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与生命的完整。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哲学价值,也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供了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