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意是指最早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后来引申为某个事件或行为的发起者、最初的策划者。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首先挑起事端、制造混乱或引发不良后果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始作俑者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原意 | 最早制作殉葬陶俑的人 |
引申义 | 挑起事端或引发问题的最初策划者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指责任在先的人 |
近义词 | 首恶、罪魁祸首 |
反义词 | 跟随者、受害者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批评社会现象 | “这起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是谁?” |
讨论历史事件 | “秦朝暴政的始作俑者是秦始皇。” |
商业竞争 | “这场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是某大型企业。” |
法律案件 | “警方正在追查这起诈骗案的始作俑者。” |
三、注意事项
1. 情感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负面评价,不宜用于中性或褒义场合。
2. 适用对象:多用于人或组织,不适用于抽象概念。
3. 避免滥用:若无明确证据指向某人,不宜随意使用此词,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
四、总结
“始作俑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事件起源的关注,也体现了语言中对责任归属的重视。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但需注意语气和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