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原文及翻译注释】《周处》是出自《晋书·周处传》的一篇人物传记,讲述了东晋时期一位名叫周处的勇士,从少年时期的顽劣到后来改过自新、立身扬名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品德与行为的重视。
一、文章总结
周处原本是江南一带有名的恶少,性格暴戾,欺压乡里,被人们视为“三害”之一(另外两害为猛虎和蛟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三害”,直到听到乡人议论,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于是他决定自我反省,斩杀猛虎、除掉蛟龙,最终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改变。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为国效力,留下了美名。
这一故事体现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同时也强调了自我认知与行动的重要性。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 | 周处,字子隐,是义兴阳羡地方的人。 |
少孤,不修细行,纵情肆志,州里患之。 | 他年幼丧父,不注重小节,放纵自己,乡里人都很讨厌他。 |
其父友谏曰:“汝若不改,必为祸。” | 他的父亲的朋友劝他说:“如果你不改正,一定会惹祸。” |
处曰:“吾闻朝闻夕死,何忧乎?” | 周处说:“我听说早上听到了道理,晚上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
乃入山射虎,又入水搏蛟。 | 于是他进山去射老虎,又下水去和蛟龙搏斗。 |
或曰:“君今与虎蛟并毙,可矣。” | 有人对他说:“你现在和老虎、蛟龙一起死了,也可以了。” |
处曰:“人患志不立,何患无名?” | 周处说:“人最怕的是没有志向,哪里还怕没有名声呢?” |
遂与父老相辞,入吴求学。 | 于是他告别父老乡亲,到吴地去求学。 |
后仕晋,位至太守,有政绩。 | 后来在晋朝做官,官至太守,有良好的政绩。 |
三、注释说明
- 义兴:古地名,位于今江苏宜兴一带。
- 阳羡:义兴郡下的一个县,即今江苏宜兴。
- 三害:指周处、猛虎、蛟龙,都是当时危害百姓的势力。
-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县长。
- 政绩:指他在任期间所做出的有益于百姓的政事。
四、总结归纳
《周处》一文通过讲述一个从恶到善的人物转变过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
1. 自我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
2. 改过自新需要勇气和行动;
3.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其行为与贡献,而非出身或过去。
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一部关于成长与救赎的经典作品。
如需进一步探讨《周处》的文学价值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