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论语》十二章”是必学内容,通过对这十二段文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一、
《论语》十二章主要涉及“仁”、“礼”、“孝”、“学”、“君子”等核心概念,反映了孔子关于道德修养、个人行为规范及社会关系的看法。每一段都简短精炼,但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些章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提升自身修养。
二、翻译与原文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是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身是否有类似的缺点。”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改正。”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思考却仍然不明白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如果他不能从一个角落联想到其他三个角落,我就不再教他了。”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 |
三、总结
《论语十二章》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它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养性的指南,也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礼”“信”等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