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则悌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旨在教导儿童和初学者如何做人、处事、待人接物。其中,“出则悌”是《弟子规》中的重要章节之一,主要讲述在外与兄弟相处时应有的礼节和态度。
一、
“出则悌”出自《弟子规》,意为“在外出时要尊敬兄长”。这一部分强调了在家庭之外,尤其是与同辈或年长者相处时,应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体现儒家提倡的“孝悌”思想。通过学习“出则悌”,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增强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与礼貌。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兄道友,弟道恭。 | 兄长要友爱弟弟,弟弟要恭敬兄长。 |
兄弟睦,孝在中。 | 兄弟和睦,孝道就体现在其中。 |
财物轻,怨何生? | 如果不看重财物,哪里会有怨恨呢? |
言语忍,忿自泯。 | 如果说话能忍让,愤怒自然会平息。 |
或饮食,或坐走。 | 在饮食、坐立、行走的时候。 |
长者先,幼者后。 | 应该让年长者先,年幼者后。 |
长呼人,即代叫。 | 当长辈叫人时,应立即代为传达。 |
人不在,己即到。 | 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应立刻前去。 |
同是人,类不齐。 | 同样是人,却有不同的品行。 |
流俗众,仁者希。 | 流于世俗的人多,有仁德的人少。 |
果仁者,人多畏。 | 如果是仁德之人,人们大多会敬畏。 |
言不讳,色不媚。 | 说话不避讳,表情不谄媚。 |
能亲仁,无限好。 | 能亲近仁德之人,好处无穷。 |
不亲仁,无限害。 | 不亲近仁德之人,危害无穷。 |
三、结语
“出则悌”不仅是对家庭内部关系的规范,更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指导。它倡导的是一种以礼相待、以诚相交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和实践“出则悌”的内容,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