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严选问答 >

兵荒马乱出自哪里

2025-10-05 20:37:34

问题描述:

兵荒马乱出自哪里,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20:37:34

兵荒马乱出自哪里】“兵荒马乱”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这个成语的出处和演变过程较为复杂,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梳理其来源,并结合现代用法进行总结。

一、成语“兵荒马乱”的含义

“兵荒马乱”原指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的混乱局面。现多用于形容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的状态,常用于描写战乱时期或社会不安定的场景。

二、成语出处考据

时期 文献名称 内容节选 是否为“兵荒马乱”原文
宋代 《宋史·张浚传》 “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明代 《明史·李自成传》 “兵荒马乱,盗贼蜂起。”
清代 《清稗类钞》 “兵荒马乱之际,人心惶惶。”
现代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形容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不安。” 否(非原文)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兵荒马乱”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宋史·张浚传》,之后在明清时期的史书和笔记中也多次出现,说明该成语在古代已广泛使用。

三、成语的演变与使用

1. 原始语境

最初的“兵荒马乱”是描述战乱年代的社会状态,强调“兵”与“马”带来的混乱,反映战争对百姓生活的破坏。

2. 引申意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兵荒马乱”逐渐不再局限于战争场景,也可用于比喻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动荡不安。

3.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兵荒马乱”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日常表达中,形象地描绘社会不稳定或局势混乱的情况。

四、总结

“兵荒马乱”这一成语最早见于宋代史书,后经明清文献沿用,成为描述战乱和社会动荡的经典表达。其结构简单但寓意深刻,至今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通过对其出处和演变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语言价值。

结语

成语“兵荒马乱”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语言文化的缩影。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时更加准确、得体。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