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是什么意思】“一夫当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要塞或关隘。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夫当关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原意 | 一人把守关口,万人难以攻破 |
现代用法 |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
近义词 | 一夫之勇、天险之地 |
反义词 | 四面受敌、易攻难守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是描述蜀汉时期诸葛亮对蜀地地形的评价。蜀地山川险峻,有天然屏障,如剑门关、潼关等,这些地方在古代战争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成语强调的是地理优势的重要性,尤其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关键的关隘如果被正确防守,可以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描述地形 | “这里山高水险,真是‘一夫当关’的好地方。” |
战争防御 | “若敌军来犯,此地可作‘一夫当关’之险。” |
旅游介绍 | “这座古城依山而建,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四、常见误用
虽然“一夫当关”常用于描述地势,但有时会被误用为“一个人英勇作战”的意思,这是对成语本意的误解。正确的用法应侧重于“地势险要”而非“个人武力”。
五、总结
“一夫当关”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成语,主要强调地理上的战略优势。它不仅用于军事领域,也常出现在文学、旅游和地理介绍中。理解其本意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