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标准】水泥稳定碎石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层材料,其强度和变形特性对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回弹模量是评价该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材料在受力后的弹性恢复能力。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规范施工及检测方法,相关行业制定了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的标准。
以下是对“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标准”的总结
一、标准概述
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标准主要规定了该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回弹模量测试方法、技术要求及应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等工程中的基层或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二、关键参数与要求
项目 | 技术要求 | 说明 |
回弹模量(MPa) | ≥1200 MPa | 根据设计要求不同,可能有所调整 |
含水率 | ±2% | 控制在最佳含水率附近,以保证压实效果 |
配合比 | 水泥:碎石:砂 = 5:85:10 | 具体比例根据试验确定 |
压实度 | ≥98% | 保证材料密实性,提高承载能力 |
温度范围 | 5℃~35℃ | 测试应在适宜温度下进行,避免影响结果 |
三、测试方法
1. 试件制备:采用击实试验成型标准试件,直径150mm,高175mm。
2. 加载方式: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轴向加载,加载速率控制在0.02mm/min。
3. 测量仪器:采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量变形。
4. 计算公式:
$$
E_r = \frac{P}{A} \times \frac{L}{\Delta L}
$$
其中:
- $E_r$ 为回弹模量(MPa)
- $P$ 为荷载(N)
- $A$ 为试件横截面积(mm²)
- $L$ 为试件高度(mm)
- $\Delta L$ 为变形量(mm)
四、应用意义
回弹模量作为衡量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路面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通过执行标准,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减少因材料性能不达标导致的早期损坏问题。
五、注意事项
- 试验前应确保设备校准准确;
- 试件需养护至规定龄期(一般为7天);
- 数据记录应详细,便于后期分析与复核。
通过严格执行水泥稳定碎石回弹模量标准,能够有效保障道路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