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若无人成语的意思】“旁若无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为或态度上显得非常自信、高傲,甚至到了无视周围人的地步。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说话或做事时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或存在。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旁若无人 | 指人态度高傲,好像身边没有人一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
二、成语来源
“旁若无人”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诸侯皆震恐,乃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默然不应。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臣请入,与之同命。’……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未有以应,曰:‘壮士!’又与之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未有以应,曰:‘壮士!’”
虽然这段文字中没有直接出现“旁若无人”四字,但其中“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等描写,体现出一种无所顾忌、旁若无人的态度。
三、用法与语境
- 正面使用:较少见,有时用于形容某人自信满满、气场强大。
- 负面使用:多用于批评某人态度傲慢、不顾他人感受。
例句:
- 他在会议上发言时旁若无人,根本不听别人的意见。
- 这位演员在台上表现得旁若无人,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存在。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礼贤下士、恭敬有礼 |
五、总结
“旁若无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态度高傲、不拘小节,甚至对他人漠不关心。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