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口什么心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表面上说一套,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在汉语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口是心非”。
一、成语释义
成语名称:口是心非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意思: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形容人说话不诚实,表里不一。
出处: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口是心非,行伪而名实。”意思是说话与内心想法不一致,行为虚伪却追求名声。
二、成语用法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他虽然答应了,但明显是口是心非。 |
用于批评他人 | 这个人总是口是心非,让人难以信任。 |
描述态度 | 在会议上,他口是心非地表示支持,其实并不认同。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言不由衷、口蜜腹剑、两面三刀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日常交流 | 当发现某人说话与行为不符时使用 |
文章写作 | 描述人物性格或社会现象时使用 |
情感表达 | 描述对他人不信任或失望的情绪 |
五、总结
“口是心非”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那些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另有打算的人。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避免因言不由衷而失去他人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口是心非 |
拼音 | kǒu shì xīn fēi |
含义 |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形容虚伪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谓语、宾语、定语 |
近义词 | 言不由衷、口蜜腹剑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文章写作、情感表达 |
通过了解“口是心非”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从而在沟通中更加谨慎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