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原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故事。曹刿作为一位普通百姓,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观点,并以智慧和勇气帮助鲁国战胜强敌。以下是《曹刿论战》的原文
一、原文内容
> 《曹刿论战》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庄公十年》 |
作者 | 左丘明(相传) |
背景 |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 |
主要人物 | 曹刿(平民)、鲁庄公、齐军 |
主题思想 | 强调“民心”与“勇气”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批评统治者目光短浅 |
核心观点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指出统治阶层缺乏远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强调战争时机的重要性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与政治智慧,成为后世兵法与治国的重要参考 |
三、总结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历史记述,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它通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民心与士气,而非单纯依靠兵力或资源。曹刿的智慧与胆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逻辑清晰,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研究,是学习古文与历史的重要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