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与道德的重要论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政权遵循正道、施行仁政,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违背天理、失去民心,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适用于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的发展与治理。以下是对该句的总结与分析:
一、原文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原文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含义 | 遵循正道的人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失去支持。 |
核心思想 | 强调“道”的重要性,即道德、正义、民心 |
二、现代应用与理解
1. 政治层面
在政治领域,“得道”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廉洁奉公、关心民生;“失道”则是腐败、专制、忽视民意。历史上许多政权的兴衰都印证了这一点。
2. 企业管理
企业若以诚信经营、尊重员工、关注社会价值为核心,更容易赢得客户与员工的信任;相反,若只追求利润、忽视社会责任,则可能遭遇信任危机甚至失败。
3. 个人发展
在人际交往中,做人有原则、讲诚信、乐于助人的人往往更受欢迎;而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的人则容易被孤立。
4. 国际关系
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也常受“道”的影响。坚持公平正义、尊重他国主权的国家更容易获得国际支持;而强权霸道、干涉内政的行为则容易引发对立。
三、对比总结表
方面 |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
政治 | 民心所向,政策合法 | 民怨沸腾,统治脆弱 |
企业 | 品牌良好,员工忠诚 | 声誉受损,人才流失 |
个人 | 朋友众多,信任度高 | 孤立无援,被人疏远 |
国际 | 合作广泛,外交顺畅 | 被动孤立,关系紧张 |
四、结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对现代社会行为准则的深刻启示。无论是在政治、商业还是个人生活中,坚守正道、以人为本,才能赢得真正的支持与成功。相反,若偏离正途,即使一时得势,终将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