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岭南人原文】一、
“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荔枝叹》。原诗为:
>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一树能倾几醉?
> 不辞长作岭南人。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岭南(今广东一带)风物的喜爱,尤其是对荔枝的赞美。苏轼因被贬至惠州,期间亲身体验了岭南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深感此处宜居,因而发出“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
该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后世常引用此句,表达对某地风物的留恋之情。
二、原文及释义对照表
原文 | 释义 |
罗浮山下四时春 | 罗浮山下四季如春,气候温和,景色宜人。 |
卢橘杨梅次第新 | 卢橘和杨梅等水果依次成熟,新鲜不断。 |
一树能倾几醉? | 一棵荔枝树能让人喝醉几次?形容荔枝甜美诱人。 |
不辞长作岭南人 | 我愿意长久地做岭南的人,表达对岭南的热爱与留恋。 |
三、延伸理解
苏轼在岭南期间,虽身处贬谪之境,却并未消沉,反而以积极心态融入当地生活,写下了大量描写岭南风物的诗篇。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他豁达的人生观。因此,“不辞长作岭南人”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四、结语
“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简洁而富有意境,既是对岭南风物的深情厚爱,也是苏轼面对逆境时乐观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珍惜当下,热爱生活。